集团新闻
《潍坊日报》整版刊文报道两岸交流中心以昌大集团为代表的建设者丰功伟绩(转)

    《两岸交流中心顺利投入运营喜迎两岸宾朋》——按:由集团总承包的潍坊市两岸交流中心工程顺利交付鲁台会使用。在这个工程上,市领导对集团以及广大建设者非常满意。就在8月31日,市领导专门安排潍坊日报记者,采写了题为《两岸交流中心顺利投入运营喜迎两岸宾朋》的文章,刊登在潍坊日报8月31日第三版整个一版的版面。文章,对建设这个项目的意义、历程以及以集团为代表的广大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报道。向参与两岸交流中心建设的广大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两岸交流中心顺利投入运营喜迎两岸宾朋》

 

发布时间:2016-08-31 

       九重阊阖开天阙,万点星辰尽流光。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建筑一直占有中华文明重要一席。无论是雍容大气还是小巧玲珑,无论是北派豪放还是南派温婉,古建筑给人的最直观感触,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厚重。
       潍坊,一座千年之城,不乏有十笏园这样的古园林式建筑。如今,这座城市再添一笔古建筑之风。在第22届鲁台会举办场地——鲁台会展中心对面,悄然出现了一座新中式建筑。齐韵舜风,大气恢弘。

       这,就是两岸交流中心。

       日前,记者从市住建局、市城投集团获悉,两岸交流中心已于近日顺利交付投用,蓝海大饭店进入试营业阶段,在绿树掩映、鲜花拥簇之中,这座新中式园林院落酒店将为前来参加第22届鲁台会的海峡两岸宾朋提供全方位服务。两岸交流中心这个名字,也诠释着两岸经贸相连、文化相牵、携手发展的浓厚情意和美好前景。

两岸交流中心主楼  刘雨东/摄
精心设计,融入两岸元素
       
两岸交流中心项目位于齐鲁台湾城核心区,北临济青高速、南依鲁台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05亩,规划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是齐鲁台湾城片区中鲁台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的配套酒店,服务于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同时也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提升市区的重要建设内容。酒店区域集餐饮、住宿、会务等功能于一体,会议区将为政府、企业和各界组织提供全市一流的会议举办场所,中庭配备大面积草坪,可举办西式婚礼,客房将对社会全面开放。项目的建成有助于完善齐鲁台湾城及周边片区的配套设施,同时对提升潍坊西部的城市品质、带动城市近郊旅游具有积极作用。两岸交流中心为鲁台会提供了永久举办地,成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加强鲁台交流将发挥重要作用。

       走近两岸交流中心,很难不为其雍容大方的建筑风格所折服。据了解,两岸交流中心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按照“百年建筑”的要求设计,采用了“新中式”设计理念,建筑形象既兼顾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风格,体现了中国元素、台湾风格和潍坊特色。走在园林中,很容易就能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建筑元素,如坡顶、檐口、柱廊、基础等部位的经典特征,加以合院式布局,做到了建筑由表及里、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东方古韵,但细看却又与古齐国建筑有所不同,这种以现代材料和做法重新演绎、重塑建筑风格的样式,在潍坊尚属首例。

       在院落中,很多细节也体现了设计的独到之处。如门口处摆放的三个景泰蓝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为北京珐琅厂老艺人手工打造。三个瓶子花纹各有象征:中间蓝瓶上镶嵌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东面瓶子镶嵌蝴蝶兰,是台湾的名花;西面瓶子镶嵌月季,是潍坊的市花。三个瓶子各有所象征,但又形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



勇于担当,刷新“潍坊速度”
       
精彩源于精神,苦功铸就成功。围绕打造鲁台会一流的现代化配套设施任务,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站在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角度反复论证,慎之又慎最终确定打造这一项目。各参建单位将“责任、担当”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大力弘扬“干事创业、拼搏奉献”的“建设者精神”,集中展现出了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思想境界,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顽强作风,协同作战、群策群力的精神面貌,创造了新的“潍坊速度”,上演了一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生动话剧。

       一切为了鲁台会,一切围绕鲁台会。从市委、市政府到建设大军,每个攻坚团队都是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展示了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崭新形象,重塑了城市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开工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建设现场,召开调度会,推进工程建设。工程推进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多次深入施工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对建设者们来说,施工时间短,施工难度大,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两岸交流中心工程原定工期为543天,为保障第22届鲁台会举办期间投入使用,施工工期缩短至272天,并增加了装修、室外配套、设备、景观等工程。

       工期缩短近一半,从开工到交付仅仅九个月。

       这是一场硬仗,压力可想而知。面对困难,项目建设者们咬紧牙关,与时间展开赛跑,超常规配置资源要素,高峰时单日现场作业队伍达到30个、施工人员3000余人、大中型机械设备294台/套,均创我市同类工程施工历史之最。一线参建各方的建设者们吃住在工地、白天黑夜连轴转,有的甚至两三个月未能回家。一点一点推进度,一个一个目标的盯进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所有建设者们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实干、苦干精神,才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现实”。


协作配合,合力攻坚克难
       
在付出中收获,在执着中坚守,回顾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全市上下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奉献意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保障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市住建局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对项目建设进行统筹调度协调,市城投集团作为建设单位具体推进;相关部门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推动两岸交流中心进入了“加速建设”的“快车道”;在项目决策阶段,市纪委、发改委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项目涉及的各种设备招标采购提供了保障;市供电公司、市水务集团、市燃气集团等企业,集中力量进行电、水、气配套施工,较好地促进了项目进展;潍城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全力做好土地征迁等前期有关工作,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两岸交流中心由市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投资建设,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施工建设,潍坊市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国内知名的蓝海酒店集团负责管理运营。特别是蓝海酒店集团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派驻专业管理团队,对酒店的设计、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使得项目充分尊重酒店业态规律,布局更加合理,有效利用面积更大。

       为保证施工组织高效运行,作为施工总承包对所有资源要素进行了科学调配,打破常规施工流程中的责任体系,代之以总负责制下的“栋号”责任制度,把技术总负责人和每个栋号的具体责任人都进行了详细分解,硬是将主体结构封顶时间比计划时间提前1个月。同时,注重项目各道工序之间的衔接,根据外在因素,科学合理安排项目主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绿化等工程,互相留足工作面,交叉施工、压茬推进。“主体施工阶段,我们利用二次结构尚未开始的空隙,穿插施工,根据经验将部分管道及桥架安装提前完成,实现了管道井安装先于土建的先例,为保证工期奠定了基础。”项目安装负责人介绍。
两岸交流中心一角  刘雨东/摄


团结一心,确保计划落实

       
由于时间紧促,两岸交流中心项目从基础阶段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运营单位和设计单位围绕项目最终效果展开密切合作,通过现场反馈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既推动了建设进度,又增强了设计的现场感,实现了建设速度与建筑质量的双提升。“为保障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参建方与设计院进行点对点沟通,结合施工进度随时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有时需要与设计院一段一段的进行核对出图,柱子详图更是逐个进行核对。”一位现场参建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施工进度快,有时出现设计变更时现场已经按照变更前进行了施工,给项目后续开展带来很大难度。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每次出现变更时,现场作业人员无数次与各个方面进行校对,及时变更,确保工程施工的关键线路不受根本性影响。

       建设者们掐着指头按天计算工作日,按“半天”为单位排工期,一开始是这样,到项目全面竣工还是这样。项目参建各方不断强化工程计划控制,加强督导,科学修订总控计划,在考虑不同时期工序穿插和人、财、物配置的基础上,精确编制进度计划并严格考核,做到了责权利明确;参建各方将倒排项目工期、严格时间节点作为首要任务,集中一切力量突破项目建设;建设单位坚持“指挥靠前、协调靠前、服务靠前、督导靠前”,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每天都组织土建、安装、装饰、园林等相关单位召开施工调度会,对每天的施工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督导现场施工进度、质量技术和安全文明,协调解决各专业之间工序穿插的问题,确保总进度计划的落实。

       为确保项目各道工序压茬进行,参建各方通过昼夜分工、错峰调配,做到综合设施利用效率最优化。“前段时间连续阴雨天气,对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根据每日天气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在室外、室内施工之间不停转换,抓紧时间进行施工。由于项目工程量大、施工要求高,因此‘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常态,我们基本上没有休过周末。”施工方负责人说。

创新技术,提升建设水平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的新颜展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的运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两岸交流中心采取了多项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BIM施工技术、智能化管理控制等,这都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精彩记录。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城市建设中被广为提及的一种理念。两岸交流中心广泛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到项目周圈的绿化浇灌水、南叠水及北叠水的喷泉和景观用水这一实际情况,在地下设置了存水量233立方、日回用雨水45立方的雨水集水池,收集屋面雨水和室外雨水,用于草坪绿化灌溉和路面清洁冲洗;在院区,路边停车位、庭院人行道路位置分别采用了嵌草砖和透水砖进行铺设,并由碎石与中砂垫底,多种渗透收集措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量效果,做到最大程度的吸水、节水。

       项目采用了BIM技术加快建设工期(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是指以两岸交流中心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建筑模型,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有效的体现了工程的真实场景,以便于土建、安装、装饰各专业间管线设备、吊顶梁柱等的提前预判和相互协调,避免返工,为提高工序间的穿插速度和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在智能化管理方面也采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如酒店智能化综合应用与系统集成技术、“互联网+”客房集控信息技术以及P2C技术(电力脉冲通讯与控制技术)互联互通等等,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更切实提高了综合服务管理效能。在工程装饰装修阶段,还应用了由轻质材料或轻型构造制作而成的轻质隔墙条板,为进一步压缩工期,提高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两岸交流中心配备了400平方米、800平方米和12000平方米等三个超大会议室,经过层层论证,最后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替代了会议室的支撑柱子,净面积内均不设结构柱,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房屋安全稳定性,又解决了顶部跨度大、施工难度大的实际问题。保障了项目的使用空间。两岸交流中心是潍坊首度使用这一技术的酒店建筑。

夯实基础,严抓质量安全

       
两岸交流中心开工以来,“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确保万无一失”成为各参建单位考虑的首要问题。两岸交流中心项目的建设者们怀着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信念,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倾力打造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这也成为全体建设者的铮铮誓言和不懈追求。

       但这样的追求,却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实现的。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面临着体量大、时间紧、难度高的实际困难。为此,参建单位不断强化工程计划控制,加强督导,科学修订总控计划,在考虑不同时期工序穿插和人、财、物配置的基础上,编制好月度计划并严格考核,做到了责权利明确。同时,建设单位强化监督,加强检查力度,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监理单位采取“平行建立、阶段验收”等特殊措施,确保了计划的全面落实。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了从源头上和过程上把好质量关,各参建单位一方面强化质量监控与检测,严把材料进口关;另一方面则尤其注重过程管理中的细节把控,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保障工程质量。在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就提出了“三保一创(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创精品)”和“四零(指挥零失误、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廉政零案件)”的工作目标,做到八个坚持:坚持计划指导统筹推进,坚持协调调度均衡落实,坚持样板引路确保质量、坚持影像揭短确保偏差,坚持监理旁站不失控,坚持一部一验不放松,坚持一次性成活不返工,坚持精打细算不浪费。建设过程中,他们还成立了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全面落实样板引路制度,利用样板工程,让建筑工程质量在建设中对比着“范例”进行,确保工程组织有序、推进有力。

       去年冬季,在基础施工的关键时期,我市遭遇了数十年一遇的寒冬天气,施工单位果断采取了“整体围护”“碳晶板取暖”等保温措施,确保了混凝土凝固强度,夯实了质量基础。项目投入使用前,为保障两岸交流中心的使用安全,建设单位组织专业机构利用生物酶技术,对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及难闻气味进行降解净化处理,并在室内放置茶叶精华素,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做到营业没有异味。经专业机构检测,室内游离甲醛、苯、胺和TVOC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了入住客人身体健康。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由于工程本身施工就存在大量高支模、大跨度、大规模吊装等危险程度高的作业流程,参建各方丝毫不敢有任何松懈,要求对所有需要专家论证的施工程序一步也不能省,坚决杜绝发生死伤事故。为筑牢安全底线,项目建立了严格的安全生产内控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利用各种形式对施工安全、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督检查。他们坚持“日协调会”“周监理会”“旬调度会”制度,组建巡查队伍,并利用现场答疑和“影像图片揭短”做法,对发现的问题监督落实到人整改,并实行安全隐患倒查和问责制度,有效确保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两岸交流中心鸟瞰图  刘雨东/摄
后   记
       7.8万平方米,272天,一组巍然而立的建筑。

       有人说,这是潍坊建筑史上的奇迹。但奇迹不会从天而降,拥有“大局意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的建设者们,才是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在自己或卓著或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潍坊留下了一座值得铭记的建筑,为将鲁台会扎根潍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奉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潍坊人。他们也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潍坊精神!为潍坊人喝彩!为潍坊精神喝彩!


文章来源:潍坊日报